自信,独立,悦己,分享……女性消费角色越过时间,变得更主动、个性与开放。那些陪伴女性成长的品牌,会发现“她们”是一个充满能量源的群体,聚焦她们的创造力讲故事,也能滋养品牌自身。
作为国内首张女性专属信用卡,广发真情卡一直在探索不同女性身份的故事,女艺术家,职场女性,我们身边的普通女性……来到今年38女神节,品牌洞察到当下女性正步入对自我价值认同的新阶段,于是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公益品牌项目“天才妈妈”,走进大山,探访马尾绣、羌绣、锡绣、红绣的4位非遗女性继承人,了解她们成长、成绣的故事,记录她们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活碎片与珍贵品质,以此致敬女性、展现非遗之美,更为振兴乡村发展贡献“广发”的真情之力。
捕捉非遗魅力,除了通过实际拍摄,也在许多“平常”瞬间。这次项目执行,我们遇到了各种突发状况,比如来到北川时,就要根据阴晴不定的天气随时调整拍摄计划。不过整个过程快乐与感悟大过一切。当地朴实的民风给执行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临时出镜,还是借用场地,都得到了最快的支持。拍摄非遗老师的过程,也能切实体会她们的辛苦,作为省级代表传承人,她们的平易近人,给我们的拍摄工作减少了很多压力。
这一次非遗探索之旅,我们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不仅随时能享受大山大河的美景,让眼睛度假,还能感受到都市少有的生活气。我们在剑河拍摄的时候,正逢过年节点,拍摄日村子里恰逢有人结婚,我们能真实听到当地人杀猪宰牛的声音,印象深刻。
走进几位非遗传承人的真实生活环境,我们通过镜头记录融入生活碎片的非遗技艺,将一群不受限于年龄枷锁捆绑、社会期待束缚的女性形象生动展现。
《马尾的艺术》中的韦桃花,通过巧手根根演绎马尾绣图案的技艺,在群山中绽放指尖的温柔与力量。
《云朵上的非遗》中的陈云珍,以羌绣为媒,把女性对生活最质朴的热爱与坚持生动表达。
以王亨石为主角的《金属的舞蹈》,描绘了她与乡邻伙伴的欢乐时光,其间锡绣这一民族独有的技艺展示着自身独特的魅力。
杨丽的《美神的瑰宝》,则将红绣从生活日常中“剥离”,使其热情夺目,并将苗女自信的精神面貌让世人共睹。
广发真情卡也以“大作品小人物”的创意形式,对非遗采风素材进行了艺术性再创。融人物形象、诗歌化的文字、审美性于一体的作品海报,将每个非遗传承人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描绘的朴实动人。
作品系列海报展示艺术化的质感带来的强烈心智触动,叠加品牌植入其间的内容传达,引发了女性对人生不同活法的思考,同时也告诉那些在社会更多角落的女性消费者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懂她们。打造艺术品本身,也为品牌升级质感带来助力。
为了将非遗成果永恒传承,为非遗女性的品质故事插上飞向更远处的翅膀,广发真情卡将大山中的人与艺,巧妙地装进了品牌定制的数字化“非遗故事博物馆”之中。
进入博物馆中,绣种介绍、传承人介绍、人物故事视频、绣品讲解四大板块内容以沉浸式的数字体验映入眼帘。相比海报与视频的故事表达,博物馆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与知识科普的力量,以“教科书”的形式把非遗魅力娓娓道来。非遗博物馆一上线,便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关注。
在3.8节当天,广发真情卡也将内容投放在一线核心地段投放点位(机场、高铁、地铁等线下渠道),利用线下媒体的流量,将非遗之美被更多人看见,致敬女性节日。
广发信用卡利用自身数字化服务能力、线上线下营销传播渠道,把非遗带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之美,创造更多新场景帮扶非遗文化发展的系列举措,建立了一个真实的、有社会责任的品牌形象。
非遗传承者们,历经数十载岁月沉淀,矢志不渝地磨砺技艺,以匠心独运诠释着对一件事的极致追求;同样,广发真情卡22载春秋,始终心系女性,以专注与真心提供着卓越的服务体验。
此次,我们聚焦非遗文化的璀璨瑰宝,瞩目于民族锦绣所绽放的东方之美。通过深入挖掘女性价值认同与非遗技艺之间的内在契合,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二者的融合,成功开辟出与女性用户心灵共鸣的最短路径。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社会各圈层对非遗女性及其技艺的浓厚兴趣与热烈讨论,更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致敬女性”的思潮。
于社会而言,广发信用卡在走访非遗项目时,也利用自身金融为民的属性,提升被访乡村及村民的金融环境和金融素养;同时广发信用卡也通过创造新场景、新消费,用非遗周边成功连结非遗与大众、非遗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将10款非遗产品引入广发信用卡商城,带到消费者身边。为非遗文化“活下去”“活得好”注入发展新动能,是一次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赢。
在此基础上,发现精彩APP也精心推出了非遗主题皮肤,旨在让用户在日常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APP的视觉体验,更将非遗主题巧妙地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中,让非遗文化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得以延续和传承。用户在使用APP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便捷地完成金融操作,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到非遗文化的精髓与美感,实现了金融服务与文化传承的完美结合。